機組選型的內容之一為選擇冷量合適的機組,確保機組的制冷量既能保證廂體內所運輸貨物的溫度要求,又避免冷量過大造成資源浪費。冷量的大小需根據運輸貨物的種類、保溫廂體的大小、保溫材料的導熱率、廂內設定溫度值及車輛的使用地域來確定, 量化的計算公式如下:
P = K x Ms x T (int. T - ext. T) x 1.75
其中:
P — 制冷機組的制冷量,也即通過冷藏用保溫廂體或漏風所產生的換熱量,單位W;
K — 廂體保溫材料導熱率,單位W/m2K;
Ms — 廂體平均表面積,單位m2,計算公式:
Ms =
nt.s — 廂體內壁的總面積;
ext.s — 廂體外壁的總面積;
int.T — 冷藏廂體內的最低溫度(攝氏度)
— 加熱廂體內的最高溫度(攝氏度)
ext.T — 冷藏廂體外的最高溫度(攝氏度)
— 加熱廂體外的最低溫度(攝氏度)
1.75 — ATP標準中要求冷藏機組選型的最小安全系數
如要根據以上公式計算所需機組制冷量,還需根據以下相關信息來確定公式中的相關參數:
未預冷的貨物 |
運輸溫度 |
冷藏貨物 |
運輸溫度 |
壓制過或熟干酪 |
+10℃ |
肉類 |
+7℃ |
除黃油外的動物脂肪 |
+10℃ |
黃油、干酪 |
+6℃ |
根莖 |
+7/8℃ |
加工過的牛奶 |
+6℃ |
新鮮水果和蔬菜 |
+4/6℃ |
未處理過的熟肉 |
+6℃ |
鮮花 |
+4/6℃ |
冷藏過的帶殼雞蛋 |
+6℃ |
冷凍貨物 |
運輸溫度 |
原奶、酸奶、新鮮乳酪、干酪 |
+4℃ |
肉類 |
-10℃ |
家禽、兔肉 |
+3℃ |
禽蛋、動物內臟、兔肉、家禽等 |
-12℃ |
動物內臟 |
+3℃ |
黃油、食用脂肪、乳酪 |
-14℃ |
肉類及包裝好的熟肉 |
+3℃ |
水產品 |
-18℃ |
熟食、面點、甜品、禽蛋制品 |
+3℃ |
冷凍食品 |
-18℃ |
活魚、貝殼類及甲殼類動物 |
+2℃ |
醫用器官 |
-18℃ |
|
|
冰和冰淇淋 |
-25℃ |
|
|
安全系數
ATP標準中的安全系數為1.75,但考慮到實際使用中的諸多情況可能導致更多的冷量散失,開利公司建議選用較大的選型安全系數:
廂體溫度為 -20℃工況時:2.5
這些系數可滿足所有的應用情況并考慮到了廂體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保溫性能的降低。
保溫廂體開門頻率
車輛在市內配送貨物時需要頻繁的開門,由此會導致大量的冷量散失,這部分冷量也需要在選擇安全系數時考慮到。上面所取的安全系數可滿足8小時內20次的開門頻率,每次開門時間持續5分鐘。如果開門頻率更高,開門次數每增加10次,機組制冷量需增加5%。
對于不適用上述標準情況的冷藏車,應對車輛保溫廂體進行熱平衡計算或咨詢開利公司專業人員。最終方案以物流公司或終端用戶的要求為準。
- 上一篇:運輸用制冷機組發展史
- 下一篇:汽車空調的主要組成系統